頂管——原來的定義是通過傳力頂鐵和導向軌道,用支承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壓千斤頂將管壓入土層中,同時挖除并運走管正面的泥土。當第一節管全部頂入土層后,接著將第二節管接在后面繼續頂進,這樣將一節節管子頂入,作好接口建成涵管。通常用于大口徑的給排水剛性管道(重慶電力電纜護導管)。
這里說的頂管其實是借用概念,正確的叫法是非開挖水平定向鉆進鋪管,是上個世紀90年代引進的非開挖頂管技術,目前咱們電力電纜導管需要采用非開挖時通常就是采用這種技術。因為名字太長不好記,大家還是沿用非開挖技術的鼻祖——頂管這個名稱。下面說的頂管都是指非開挖水平定向鉆進鋪管。
先說說非開挖的施工原理吧。來,看圖說話:
首先,頂管機先把一節一節的鋼管從地下頂過去,從設定的出口穿出來。然后再往回拉的時候在尾端接個鉆頭,把地下的孔擴大,視最終需要拉的管直徑多大,可能需要經過幾次擴孔。最后一次拉回鉆頭的時候,鉆頭后面帶上管,一起拉過來,這樣就完成了管道的鋪設。
這種技術開始引進是用于給排水、燃氣、電信等管道鋪設,可以滿足拉管施工要求最合適的管材是高密度聚乙烯(HDPE),HDPE管用于給水管道,具有管壁光滑阻力小,剛性、硬度和強度較高、耐硬力開裂性好等優點,而且耐低溫性能也很好(零下40°C),熱塑性能好,管的連接可以采用熱熔接。
電力電纜敷設通常是采用電纜溝或排管,開挖占道對市政的影響不小。2000年以后,道路開挖越來越困難,我們發現給水、通信的非開挖技術,于是開始也采用這種施工技術。由于非開挖的技術是從國外引進,在我們的電氣專業并沒有涉及到頂管技術,所以基本上是全套照搬,導管能夠滿足大于電纜直徑的1.5倍規程要求,能不開挖,電纜能穿過去就行了,畢竟這些都是附屬工程,電纜才是主體。頂管施工工藝我們不懂,那就分包;配套的管材我們不懂,那就乙供;設計人員不懂,那就畫條線,標注頂管。
市場上只有這種工藝、這種管材能夠方便快捷地實現非開挖鋪管,所以供電蜀黍就這樣快樂地用了十幾年,甚至后來在開挖的地段,也一并用上了HDPE管,確實看起來挺好,價格適中,韌性好,光滑。近兩年省公司已納入框架招標批量采購,并且在標準化設計中給予正式的身份——電力導管。
背景有點羅嗦,下面開始吐槽。
HDPE能作為給排水、燃氣、電信導管,那是不是也能作為電纜導管呢?答案是NO!因為材料特性決定了聚乙烯無法適應高溫。水、氣、通信運行不發熱,所以沒問題。但是電纜會啊,特別是交聯電纜的設計運行溫度達到90°C,而HDPE管在溫度40ºС以上時強度就開始大幅度下降,70°C強度下降到2/3,受外力影響軟化而變形,極大影響了后期電纜的維護。
嗯!沒錯,數據是看資料來的,你說的準確嗎?牛哥說話要負責任的,為了上面這段話,牛哥自費2000千多大洋委托檢測機構對HDPE管進行檢測。以送檢樣品的數據來說明:HDPEΦ160×8,在常溫條件下,測得環剛度(3%)為13.4kPa,升溫到80°C測得的環剛度為2.5 kPa(SN2.5),整整下降了80%。也就是說,電纜運行一段時間以后,很可能管變軟被壓扁了,電纜導管起不到保護電纜的作用,也不能在電纜改造時將電纜抽出更換,電纜就當直埋了。
看官可能對環剛度也沒概念,簡單說就是兩塊平行鋼板將管材壓到變形3%時的力,公式比較復雜,就不燒腦了??傊?,SN2.5就是很low的值,后面再橫向比較感受一下。那么,會不會樣品太差,如果好的廠家會不會提高些呢?放心,即使有偏差,也不大,因為這是聚乙烯的特性,質量好壞最多導致強度出現一點差異,但高溫軟化的特性變不了。
等等,不是說HDPE是批量招標嗎?難道這樣的技術參數也行?沒問題!因為HDPE原來就不是電纜導管,電力的國標、行標從來就沒它的位置,HDPE管現有的標準只有《GB/T 13663給水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》,定義:HDPE管材適用于溫度不超過45℃,一般用途的壓力輸水,以及飲用水的輸送。對于給水管,關鍵指標是壓力,不需要測量溫度,也沒有環剛度測試。奇葩的是批量招標時采用的技術條件也采用GBT13663,所以導管的檢測項目是“水的壓力強度”,“拉伸強度”這些,不需要檢測環剛度,當然合格啦。
編標準設計的,你有考慮過HDPE管的感受嗎?人家本來打算洗涼水澡,你放根電纜在里面烤是要鬧哪樣。
我們花了辣么多錢鋪設管道,有沒有合適的導管讓電纜舒服點?有!改性聚丙烯管——MPP管。
同樣是高分子塑料,聚丙烯的強度要比聚乙烯高,雖然低溫性能不如聚乙烯,但耐高溫變形強,其他方面與聚乙烯類似,都體現了光滑、輕、熱塑性,連接也是熱熔接。這些特性剛好能滿足電力電纜導管的需要,是塑料界的高帥富。原來只有110kV及以上的電纜才給用,現在價格便宜了,比HDPE高不了多少。在2011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標準——《 DLT 802.7-2010 電力電纜用導管技術條件第7部分:非開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電纜導管》,這才是電力行業電纜導管的標準。
簡單看一下電力標準關于電纜導管的要求,同樣是Φ160,MPP最低要求的環剛度是SN24,就是24kPa,管壁厚度10mm(厚度要小也行,但環剛度不能降)。如果說要跟上面的HDPE管用同樣8mm做對比呢,對不起,標準沒有,咱們的電纜多么嬌貴,供電可靠性多么高,非開挖用導管低于SN24的就不要做了。即使是用于開挖鋪設PVC管這個屌絲,DLT802.3-2007要求最低也要SN16以上。所以再看看上面牛哥花錢測出來的值,是不是慘不忍睹?!
還有沒有其他可以作為電力電力頂管的材料?木有了,國標目前沒有,電力行業標準目前只有DLT802.1-802.7這套標準,1-6是針對玻璃鋼、PVC、CPVC的技術條件,都是采用承插式連接,無法用于頂管。當然,電纜導管還有其他的指標,牛哥就不掉書包了(其實是還有些指標沒弄懂),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查規范比較一下。
吐槽完了,說點好事。現在省公司批量采購目錄除了有HDPE,也有MPP哦,配網有福了,可以用MPP。至于標準設計嘛……唉!不說了,家貧多拾糞,人傻多讀書。不是說你,是說我自己。
頂管——原來的定義是通過傳力頂鐵和導向軌道,用支承于基坑后座上的液壓千斤頂將管壓入土層中,同時挖除并運走管正面的泥土。當第一節管全部頂入土層后,接著將第二節管接在后面繼續頂進,這樣將一節節管子頂入,作好接口建成涵管。通常用于大口徑的給排水剛性管道(重慶電力電纜護導管)。
這里說的頂管其實是借用概念,正確的叫法是非開挖水平定向鉆進鋪管,是上個世紀90年代引進的非開挖頂管技術,目前咱們電力電纜導管需要采用非開挖時通常就是采用這種技術。因為名字太長不好記,大家還是沿用非開挖技術的鼻祖——頂管這個名稱。下面說的頂管都是指非開挖水平定向鉆進鋪管。
先說說非開挖的施工原理吧。來,看圖說話:
首先,頂管機先把一節一節的鋼管從地下頂過去,從設定的出口穿出來。然后再往回拉的時候在尾端接個鉆頭,把地下的孔擴大,視最終需要拉的管直徑多大,可能需要經過幾次擴孔。最后一次拉回鉆頭的時候,鉆頭后面帶上管,一起拉過來,這樣就完成了管道的鋪設。
這種技術開始引進是用于給排水、燃氣、電信等管道鋪設,可以滿足拉管施工要求最合適的管材是高密度聚乙烯(HDPE),HDPE管用于給水管道,具有管壁光滑阻力小,剛性、硬度和強度較高、耐硬力開裂性好等優點,而且耐低溫性能也很好(零下40°C),熱塑性能好,管的連接可以采用熱熔接。
電力電纜敷設通常是采用電纜溝或排管,開挖占道對市政的影響不小。2000年以后,道路開挖越來越困難,我們發現給水、通信的非開挖技術,于是開始也采用這種施工技術。由于非開挖的技術是從國外引進,在我們的電氣專業并沒有涉及到頂管技術,所以基本上是全套照搬,導管能夠滿足大于電纜直徑的1.5倍規程要求,能不開挖,電纜能穿過去就行了,畢竟這些都是附屬工程,電纜才是主體。頂管施工工藝我們不懂,那就分包;配套的管材我們不懂,那就乙供;設計人員不懂,那就畫條線,標注頂管。
市場上只有這種工藝、這種管材能夠方便快捷地實現非開挖鋪管,所以供電蜀黍就這樣快樂地用了十幾年,甚至后來在開挖的地段,也一并用上了HDPE管,確實看起來挺好,價格適中,韌性好,光滑。近兩年省公司已納入框架招標批量采購,并且在標準化設計中給予正式的身份——電力導管。
背景有點羅嗦,下面開始吐槽。
HDPE能作為給排水、燃氣、電信導管,那是不是也能作為電纜導管呢?答案是NO!因為材料特性決定了聚乙烯無法適應高溫。水、氣、通信運行不發熱,所以沒問題。但是電纜會啊,特別是交聯電纜的設計運行溫度達到90°C,而HDPE管在溫度40ºС以上時強度就開始大幅度下降,70°C強度下降到2/3,受外力影響軟化而變形,極大影響了后期電纜的維護。
嗯!沒錯,數據是看資料來的,你說的準確嗎?牛哥說話要負責任的,為了上面這段話,牛哥自費2000千多大洋委托檢測機構對HDPE管進行檢測。以送檢樣品的數據來說明:HDPEΦ160×8,在常溫條件下,測得環剛度(3%)為13.4kPa,升溫到80°C測得的環剛度為2.5 kPa(SN2.5),整整下降了80%。也就是說,電纜運行一段時間以后,很可能管變軟被壓扁了,電纜導管起不到保護電纜的作用,也不能在電纜改造時將電纜抽出更換,電纜就當直埋了。
看官可能對環剛度也沒概念,簡單說就是兩塊平行鋼板將管材壓到變形3%時的力,公式比較復雜,就不燒腦了??傊?,SN2.5就是很low的值,后面再橫向比較感受一下。那么,會不會樣品太差,如果好的廠家會不會提高些呢?放心,即使有偏差,也不大,因為這是聚乙烯的特性,質量好壞最多導致強度出現一點差異,但高溫軟化的特性變不了。
等等,不是說HDPE是批量招標嗎?難道這樣的技術參數也行?沒問題!因為HDPE原來就不是電纜導管,電力的國標、行標從來就沒它的位置,HDPE管現有的標準只有《GB/T 13663給水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》,定義:HDPE管材適用于溫度不超過45℃,一般用途的壓力輸水,以及飲用水的輸送。對于給水管,關鍵指標是壓力,不需要測量溫度,也沒有環剛度測試。奇葩的是批量招標時采用的技術條件也采用GBT13663,所以導管的檢測項目是“水的壓力強度”,“拉伸強度”這些,不需要檢測環剛度,當然合格啦。
編標準設計的,你有考慮過HDPE管的感受嗎?人家本來打算洗涼水澡,你放根電纜在里面烤是要鬧哪樣。
我們花了辣么多錢鋪設管道,有沒有合適的導管讓電纜舒服點?有!改性聚丙烯管——MPP管。
同樣是高分子塑料,聚丙烯的強度要比聚乙烯高,雖然低溫性能不如聚乙烯,但耐高溫變形強,其他方面與聚乙烯類似,都體現了光滑、輕、熱塑性,連接也是熱熔接。這些特性剛好能滿足電力電纜導管的需要,是塑料界的高帥富。原來只有110kV及以上的電纜才給用,現在價格便宜了,比HDPE高不了多少。在2011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標準——《 DLT 802.7-2010 電力電纜用導管技術條件第7部分:非開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電纜導管》,這才是電力行業電纜導管的標準。
簡單看一下電力標準關于電纜導管的要求,同樣是Φ160,MPP最低要求的環剛度是SN24,就是24kPa,管壁厚度10mm(厚度要小也行,但環剛度不能降)。如果說要跟上面的HDPE管用同樣8mm做對比呢,對不起,標準沒有,咱們的電纜多么嬌貴,供電可靠性多么高,非開挖用導管低于SN24的就不要做了。即使是用于開挖鋪設PVC管這個屌絲,DLT802.3-2007要求最低也要SN16以上。所以再看看上面牛哥花錢測出來的值,是不是慘不忍睹?!
還有沒有其他可以作為電力電力頂管的材料?木有了,國標目前沒有,電力行業標準目前只有DLT802.1-802.7這套標準,1-6是針對玻璃鋼、PVC、CPVC的技術條件,都是采用承插式連接,無法用于頂管。當然,電纜導管還有其他的指標,牛哥就不掉書包了(其實是還有些指標沒弄懂),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查規范比較一下。
吐槽完了,說點好事。現在省公司批量采購目錄除了有HDPE,也有MPP哦,配網有福了,可以用MPP。至于標準設計嘛……唉!不說了,家貧多拾糞,人傻多讀書。不是說你,是說我自己。